第(2/3)页 王承恩讪讪一笑,道出一个人名:“瞿汝夔!” “瞿汝夔?” 云逍仔细想了想。 姓瞿的名人,他倒是记得几个。 却并没有一个是叫瞿汝夔的。 “瞿汝夔,出生于常熟名门世家,若是还活着的话,如今已有七十七岁。” “他早在天启年间,就离开了大明,去往泰西之地,现在多半已经离世。” “如今的《大明日报》总编瞿式耜,正是瞿汝夔的亲侄。” 提到瞿式耜,云逍像是抓住了什么线索。 可仔细去回想的时候,却又什么都想不起来。 “瞿汝夔之父瞿景淳,嘉靖二十三年榜眼,官至礼部左侍郎,卒赠礼部尚书。” 云逍听到这里,打断王承恩的话:“据你推测,《永乐大典》就是从瞿景淳手中流落出去的?” “极有可能!” “小的仔细查过,瞿景淳担任礼部侍郎时,曾总校《永乐大典》,有的是机会将抄录,并将抄本带出皇宫。” 王承恩的语气十分笃定。 云逍缓缓落座,心中既是震骇,又是沉痛。 他原本以为,原有历史上《永乐大典》流失到西方,是大明亡国后的事情。 没想到,早在嘉靖年间,就已经流出皇宫。 并且云逍可以断定,《永乐大典》此时十有八九已经到了欧洲,正被白皮们疯狂研究、剽窃。 想到这里,他的心里就是一阵刺痛。 王承恩接着说道:“据查,瞿汝夔年轻时因与嫂通奸,被移除族谱,随后痴迷炼金术,与利玛窦结识,并洗礼入教。” 云逍眉毛一挑,“利玛窦?” 王承恩道:“利玛窦曾经在京城盘桓多年,与叶向高和焦竑交密,二人都做过翰林院编修、国子监司业,当时都有机会接触到存放于文渊阁的《永乐大典》。” 云逍禁不住攥紧拳头,面目都变得有些狰狞。 对于利玛窦,后世对他的评价极高。 国人称之为大“汉学家”、“明代白求恩”。 称其在“中西文化交融”领域做出了巨大贡献,被评为公元第二千年内,最有影响力的百名人物之一。 第(2/3)页